[汽車點評網 試駕體驗] 對于榮威W5大別山丈量之旅的探訪報道,已經在前面的篇幅中大致告一段落了;而對于W5這款車在一路上的駕駛感受和表現,我們將在本篇為大家進行一個體驗分享。
這次往返北京到鄂皖豫交界之地大別山的探訪之旅往返超過3500公里,一路上我們三位同事分別輪換駕駛,也就是每個人都既體驗了駕駛性能也作為乘客體驗過了W5的后排;而從路況上來說,除了一路上占了絕大部分的高速路況外,我們在信陽雞公山景區內也經歷了一段山路和短暫的無難度off-Road路況,下面就對以上這些部分感受進行一一介紹。
北京出發到大別山區域,G4京港澳高速占據了絕大部分路程,因此高速體驗也成了我們這一趟最多的部分。
高速是個體驗中段加速性能的好地方,W5這臺源自奔馳技術的3.2L發動機被榮威冠以了Tornado(龍卷風)之名,想必是希望這臺自重超過2噸的大家伙也能夠暢快奔跑。可以說擁有220馬力和310牛米的V6發動機和5速手自一體變速器的配合還是十分和諧的,換擋頓挫很小。
而相比起步加速階段的表現,我們感覺V6發動機的肺活量優勢要到以時速100公里為基礎的再加速時體現的才更為明顯,這時隨著油門踏板的深入到底,轉速以穩健而并不肉的態勢攀升,而此時W5傳達給你的感覺是還有余力而非強弩之末。
當然,時速超過140公里后轉速指針也會相應的高高掛起,超過3千轉的轉速對于節省油耗花費可不是什么好消息,這也是為什么在那些我們高速上趕路的路段,油耗一度超越了15升/百公里。
寫到此值得一提的是,如果W5能在行車電腦功能中的總里程/分段里程之外引入平均/瞬時油耗顯示就更好了,這樣或許會在某種程度上幫助駕駛者養成更經濟節油的駕駛作風。
后排乘坐方面,實話實說W5留給我的一大感受是其偏向硬派越野風格的定位使得在駕車駛過溝坎、減速帶時,其后排的顛動會相當明顯。后多連桿懸掛的調教似乎并沒有像我們對于城市SUV預期的那樣舒適,這一點對于采用非承載式車身、擁有梯形車架的W5來說,從好的角度你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硬朗的作風體現,而缺憾當然就是后排舒適性的下降。
采用機械液壓助力轉向的W5的轉向比設定似乎有些偏大,也就是在低速情況下,要打更多圈的方向才行,這樣的設定讓我們一行三人都對于它在低速掉頭、以及泊車等需要大幅度打轉方向情況時的表現有些不滿,因為確實比較累人。
而較大轉向比帶來的好處就是這樣的設定在跑高速時更加穩健,較穩的方向手感在高速上變換車道或是長時間保持車道時都不存在障礙。這應也算讓我們在向前望去幾公里長、且無車的高速上開到時速200公里也不會覺得特別心虛的一個小原因吧。